犀利士100mg雙效壯陽持久,生活中,類似的爭吵也隨處可見。有時,朋友間上一秒還聊得火熱,下一秒就因美國該不該打伊拉克而吵起來;一家人上午還和和睦睦地逛公園,下午就因誰帶孩子誰去做飯一爭高下……但細心的人不難發現,這些爭吵、激辯,內容無非是家長裡短、娛樂八卦的小事,即便有“大事”,也多半與自身利益毫不相幹。可遇到真正的大事需要決策時,比如討論工作方案、決定畢業後去哪裡就業、商量什麼時候要孩子等,氣氛卻變了樣,剛剛還高談闊論的人立馬閉上嘴,甚至因怕“惹事”而唯唯諾諾。


  從心理角度看,多數人爭吵是為了滿足自尊的心理需求,通過他人肯定、佩服的眼光,得到自我滿足和成就感。因此,當遇到有把握“獲勝”的小話題時,自然希望“顯擺”一把。即使輸了,也不會有損失。此外,人自古好“面子”,與他人發生分歧時,很容易在虛榮心的驅使下堅決一分高下。但遇到“風險系數”較大的事情時,怕失敗、怕說錯、怕被人嘲笑的趨利避害心理又在作祟,讓人情願什麼也不說,也不要受到傷害。此外,小事說錯了不會有麻煩;可大事決定錯了,責任可就大了。害怕擔當的逃避心理讓很多人選擇沉默。加上事件牽連越多,就越容易缺乏自信。正是這樣的矛盾心理造就了“小事吵個沒完,大事一聲不吭”的“兩面派”。


《中庸》裡說,“君子為人,和而不流”,小事要“和”,大事“不流”。若想與人長久交往,溫良恭儉讓的謙和之德與禮貌之舉必不可少。因此,我們一方面要懂得與人和睦相處,善於跟各種人和諧相處,維護良好的公共形象和人際關系;擺出自己的觀點和理由,互相提醒和學習,而不是像“刺頭”一樣鋒芒畢露。另一方面,又不能無條件地屈服於潮流,拋棄自己的主張和原則。遇到不義不善之事,不要因對方是長輩、上司、朋友而容之,而要堅持自己的品格和操守,保持人格獨立。總之,“大著肚皮容物,立定腳跟做人”。遇到小事“難得糊塗”,面對大事“保持清醒”,才能獲得長久的認可和尊敬。


(實習編輯:劉睿昌)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蔡瑞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